星期四, 9月 25, 2008

第56號教室的奇蹟 - 讀後心得

這本書買進家裡,到真正拜讀完,大約花了將近3個月時間,當然其中有段時間是完全荒廢擺著,直到抽空逐日拜讀片段,就這樣讀完這本對教育有獨特看法的作品。

雷夫老師用他的熱情,以及對教育的觀察,找到教育的本質該是讓孩子們自主的學習,還有在學習的過程中,該讓孩子們學習到的能力(如團隊合作、同理心...),抓住了教育的核心精神,既不會被外在的教條給限制住,又能讓孩子們『有效』的學習,實在是一舉數得。他如何做到呢?

首先,雷夫老師揭開教育的真相:『用信任取代恐懼』,學習本身本應該是快樂的事,我們卻在帶領孩子們時,不自覺的用威脅的語氣嚇唬孩子們:『如果你不乖,等會就不給你...』,雷夫老師說:『不要把害怕當作教育的捷徑』,讓我們用信任來取代恐嚇威脅,相信我們的孩子能做到。

然而,『信任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即便是像我們成年了,仍在學習『信任』;信任你的上司、信任你的部屬、信任你的家人、信任你的客戶.....,雷夫老師提到,信任跌倒的遊戲中,只要有一次你的朋友開玩笑故意不接住你,妳們之間的信任就永遠破裂了。

是的,我們對孩子,是否也做到全然的信任了呢?是否相信孩子會朝著我們設定的目標達成,即使時間晚了點?問問自己對上天是否也全然的信任了呢?還是仍在半信半疑中?

身為教育工作者,『請盡一切努力掃除教室裡的恐懼,做個公平的人,做個講理的人』,因為孩子們都一直看著我們。

接著,雷夫老師提出了『道德的六階段』:

【第一階段:我不想惹麻煩 ~】
回應信任是重要的基石,『我們要孩子們有良好表現的最終目的,是讓孩子們知道並且相信,這麼做是對的,不是因為害怕懲罰而已。』舉例來說,孩子們交作業,要讓孩子們知道,她們不是因為怕懲罰所以才要交作業,而是讓孩子們相信這麼做就是對的。


【第二階段:我想要獎賞 ~】
孩子們終於擺脫了『不想惹麻煩』,交出作業了,但也許是因為家長或老師們告訴孩子:『有交作業的,可以得到一個獎章...』,雖然方法上很好用,但對孩子們來說,畢竟不是自發性的主動行為,我們可以讓孩子們知道『行為得宜是應該的,不需要給予獎賞』。真的如此嗎?或許,就像雷夫老師常說的『我想,我們可以做得更好。』

【第三階段:我想取悅某人 ~】
孩子慢慢長大後,漸漸發覺做某些事,可以取得某人的好感。但是這樣做,真的是為孩子自己做決定嗎?許多小孩迫切取悅父母,甚至按照家人的期待選擇了大學和主修科系。這樣的孩子,能夠了解他的人生是在滿足別人,還是在朝向自己的目標理想而行?

【第四階段:我要遵守規則 ~】
常常我們會在與孩子們的首次見面時,就開始訂下班規、小隊契約。其實這麼做,無非是要不斷提醒孩子們,回到常規。雷夫老師認為規則尚無法真正改變孩子的內心,如果孩子們知道,某些事情本身就不該做,也不該去嘗試,那麼常規對她們來說,也就不需要了。

【第五階段:我能體貼別人 ~】
這個階段不只對孩子們難以達成,大人也都還在學習階段。『能夠幫助孩子們對週遭的人產生同理心,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』,然而,雷夫老師也常以道德六階段提醒孩子們。如果孩子們能達到這個階段,就很好了。雷夫老師說:『我知道我們可以做的更好,因為我見過成功的實例。』

【第六階段: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 ~】
這是最難達到的階段,也是最難教的階段,因為『行為準則存在於個人靈魂中,其中還包含了一份健全的人性在內』,雷夫老師透過影片、書籍、傳記,來協助孩子們從別人身上找出行為準則。他說『我想,這就是最美好的境界了。』

這些,對我們來說,就是一道艱鉅的任務,然而雷夫老師始終相信,他的孩子們做得到,事實上也證明了,他的孩子們真的也做到了。彷彿與一開始他所提的觀念『信任』有關;你信任孩子做得到,孩子們也信任老師,在良好的正面能量循環中,他們真的做到了。

此外,雷夫老師還列出孩子們該具備的能力:閱讀的能力、寫作的能力、數學的能力、思考的能力(我們不會被騙第二次)、對歷史、地理的時間感與空間感(更常帶著孩子們去體驗、體會)、最重要的犯錯的能力、對藝術的熱愛、團隊能力(體育球賽、藝術創作...)。上述的這些能力,都分別有章節介紹之,有興趣的不妨借來看看。

雷夫老師點出了從事教育工作者的盲點,讓我們重新思考與定位,是否在帶領孩子過程中,被怒氣給磨掉了理想?迷失了方向?如果你的班級正好帶得很無力或挫折,不妨靜下心來思考看看。

星期二, 9月 16, 2008

讀『連加恩--破土典禮』文章有感

在某些機緣下,有機會接觸到教會的出版品,常常看到教友們對上帝的禱告與恩典,是那麼的感恩,全然的信任。

回過頭想想自己,在生活上的歷練,好像對上天有那麼一點的存疑,沒有達到『全然』的信任,把一切交給上天,信任上天的安排;舉個例子來說好了,家裡頭的螞蟻,就是上天派來的考卷,心中很不想傷害牠們,但牠們就在家裡頭來來去去;也曾思考是否對牠們良性道德勸說,應該是我們的德還不夠吧,只見小弟兄依然故我,真是挫折。

看了連加恩--『破土典禮』這篇文章,原來他遠在異地,也在從事助人的旨意,卻遭逢了官司的考驗,心想,難道幫助上天,還要受這考嗎?令人佩服的,是連加恩把 Groundbreaking 這字,用上天的語言來詮釋,詮釋的那麼美,表現出對上天的完全信任。
他說:『有一個英文字Groundbreaking非常有意思,字典告訴我們它有兩個涵義:第一、是「破土典禮」;第二、若當形容詞則是「具有開創性的」。被差遣到外地去做福音工作的人,最羨慕的也就是這兩件事了。第一、能突破福音的硬土;第二、能帶出開創性的事工來。...』
其中最令我信服的,是以下這段文字:『很有趣的,若想享受「破土典禮」的成就感,或是想開展出「具開創性的事工」,其祕訣也是同樣這個字:Ground-breaking:Break the ground, with your knees.——用膝蓋在地上禱告神,直到地板破了,那麼福音的硬土也就被突破了。』

是的,是我們用膝蓋跪在地上禱告的還不夠,所以眾生並沒有聽到我們的聲音;是我們還沒將地板跪破了,所以眾生並不能理解;是我們還沒把硬土跪出一點些許的痕跡,所以才感到眾生愚頑,實際上真正愚頑不冥的,正是我自己。

想想其實很感恩,有機會在佛堂聽聞這麼多好的道理與經典,最近佳華姐的『骨力拼、懶惰開、存善念』,還有幾位講師到道德經的詮釋,雖然自己還沒突飛猛進,但自己知道,我正在點點滴滴的改變中。

星期一, 9月 08, 2008

行深般若波羅蜜

昨晚青年班邀請佳華姐蒞臨賜導,講題就是這篇標題,這個題目不好發揮,不過佳華姐仍將這堂艱硬的課程,講的生動、由淺入深;尤其最後聽到利用拉斯維加斯油田的比喻,更讓我感到shock。

原來我們來到佛堂已經若干年了,有人把這片良田灌溉的生態茂密;有人只是放任不管;如果你只是想來到這裡交交佛堂的朋友,那麼就像放任不管的良田,不用心耕耘,不會長出甜美的果實;如果你來到佛堂,想要有所突破,心性提升,那麼就保持念念好念、事事行好、口口好言。

生命中的每個念頭都不會消失,好的or壞的念頭都被存放著,等待因緣果報成熟時,就會長出相對的果實。所以,最大的銀行,不在人間或國外,而是在每個人的道德帳所存放的無形銀行。

星期五, 9月 05, 2008

還差一大截

TED 最近公司忙完奧運後,雖可小獲休息,但前端網路部份,卻也在奧運過後緊接著一連串的改接計畫,加上之前被副座盯上,心情大受影響。

昨晚利用值班看了德慧單位『生死一線間』影片,只能說,還有機會在道場服務,就是我們很大的福分。坦白而言,有時候TED 也會因為事情全攬到自己身上,而發出些許的抱怨;自己也知道這樣不是真正服務的精神,但壓力來時,就是不自覺會牢騷一下。顯見自己的修行還差一大截。

對於工作也是,一直很不喜歡被臨時通知到哪裡去開會;會被臨時通知,都是之前的準備工作沒做好,才在開會前2分鐘打電話找人來開;一方面對與會的議題不能及早準備,一方面對會議要談的議題都還五里霧中,如何能達成共識?
今早TED 又被臨時照去開會了,來拜託我的同仁,也被我擺了臭臉,(其實他也是出於無奈才找我的吧。)到了會議現場,發現同仁提供的開會時間與地點都不對,當下 TED 只能搖頭!查明清楚後,在正式會議時, TED 也不給對方單位好臉色看,心想,這樣的 TED 怎會是修行人呢?

想自己,一方面把工作與修行切割劃分的太清楚了;工作是工作,道場是道場;但修行真的是這樣嗎?看了一行禪師的書介,修行不是在深山林中,也不是把自己關到禪房隔絕外緣定下來,而是在念念每一個當下都記得自己是修行的人,提醒自己,順境來也好,逆境來也好;就是告訴自己,我在修行。

還差一大截,TED 對脾氣的慣性,仍像閃動的念頭一般,念頭生,脾氣也順勢生;卻沒想到,該讓念頭生的時候,記得提醒自己,別讓脾氣也竄生。告訴自己,用我的心去關照那即將產生的脾氣,看你要如何胡鬧。

呼吸,念念之間都提醒自己:我,在,修,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