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二, 1月 20, 2009

時間運用

最近2周都維持8點前到公司,由於時間還早,正好可以利用大約半小時的時間,準備青年班的道德經討論題綱,抑或準備9月認識儒家課程的準備。

新年度即將開始了,一直隱約感覺新年度開始就會是忙碌的一年,就像賽馬場的馬閘門一開,萬馬奔騰的畫面就躍然而出,現階段的我,是奔騰中的一匹嗎?並不是,我像潛艇,還沉在水底。

星期一, 1月 19, 2009

TED 的考驗

帶領新人即將滿一年了,2位新人的表現,機房同仁大概心中也都有譜,對於帶頭的我來說,他們的表現好或壞,我要負一部分的責任。也許有些人對工作的熱誠度,本來就不高,我自己又沒做到讓他們感覺到這份工作是有一份願景的,所以就只等待routine 分配的工作需求單,『創新?』好像還有一段距離。

自己的熱力不足,不只是在職場工作,從成長營回來後,深感自己一直停在思考的階段,明明有很多事情要連絡,卻一直 pending,這也是自我要學習的。其實後來想想,自己是害怕的,害怕新的一年,承接的工作能不能勝任?害怕孤獨,害怕對家庭的付出太少,造成失落。

發現自己對於在宗教方面有熱忱的書,以及教育孩子們勇不放棄的愛,幾乎難以拒絕,這陣子又買了一些書與雜誌,彷彿自己在這部份是有缺憾的、是欠缺渴求滿足的,所以對類的書籍,就不斷的買,似乎買了就自己就擁有如作者般的能耐了.....但其實還差作者一大截,不是嗎?

看了連家恩的書,深深感覺,那上帝其實已住在他的心裡了,成功與榮耀歸功於上帝、失敗與挫折也有上帝在眷顧著他,這一切都來自於他對上帝全然的信任。
反思自己,對孩子們好像是責任多於愛,換句話說,是我的愛少於對他們的責任。這是一個很大的突破點,少了愛,做起事來就不像沖飽的電池,能量源源不絕;少了愛,會觀望有沒有人與我同行?如果沒有同行的夥伴,也許 TED 就考慮停下來了....;少了愛,創意就只是想法,不會有實現的一天,遇到了阻擋,就歸因於『某某人說...怎樣怎樣』,一切的不順利就與自己無關了...;少了愛,就沒了『熱』,原來應該熱的場子,就顯得可有可無,反正『做好』跟『做完』結果都一樣(但是帶給人們的感覺,卻是截然不同的 ~ !!)

發現了嗎,原來我是少了愛的人,所以就少了熱力;這樣的情形不只是在帶領孩子們,即便對公司同仁,自己好像也不夠熱;上帝在哪裡?自己心中答案很清楚,只差在對祂的信任,我還要在多努力。

今天又有一位『新人』來報到,與他的談話過程中,感覺雖是機房新人,但在公司的體制下,他的心態已經是老人了(個人從他所關切的問題中感受到的),大概也是因為如此,所以樓上也都不願移收留他,推阿推的,就推來了機房;這大概也是上天賦予我的另一項功課吧,去學習看到美好的一面。

星期二, 1月 13, 2009

多元智慧的教學

上週六補上班日,請假到全真聽『多元智慧與道德教育』的課程,由卓講師主講,聽完之後,覺得受益良多,也給自己在帶班部份更多的方向,難怪致賢夥伴聽完後,直呼:『這就是我正在找的答案!』

透過多元智慧的介紹,了解到每個孩子都有不同學習方法,只是身為師資的我們有沒有觀察到,孩子在哪一方面特別有潛能,應該順著那份潛能,來開發孩子們其他的領域。

當前的教育,雖名教改,卻改變了孩子們的補習生態,讓孩子們提早接觸了補習、犧牲了正常的童年、以智能導向為評分的依據、.....多元智慧主張孩子不該只被規範在智能的領域,也許愛迪生不擅長背課文,但因有母親的全力支持與鼓勵,他在實驗的領域大有成就。盧蘇偉先生也在他母親的鼓勵下,即將挑戰博士學位,證明當初被譏為白癡的人,也有能力讀到博士。.....

從這裡看青年班與天極國中班,我們該給孩子們一個發揮的空間,揮灑的舞台。這是自己還要再努力的地方。

洪蘭女士說:當前台灣正努力推行品德教育,但成效不彰,原因之一就是不夠感動。
這段話,一針見血。自己講課時,也會有急著把課講完的現象,忘了更重要的一點,在於孩子們有沒有感動?如果自己都沒有感動,孩子如何跟著被感動呢?

小記:最近有成就感的事,利用假期的時間,把樓下房子油漆。房子感覺變亮,也變新了。

星期四, 1月 08, 2009

回歸平凡

回顧自己在公司做的 to do check list,發現其實今天完成了許多事,尤其是從工務處 FI 上線以來,因配合其 FI 設備上線,很多的加值服務都出現了障礙,這幾個月以來,一直在 trouble-shoot找原因與蒐證,經過昨夜凌晨其昇版後,一切終於暫時告一段落了。也該讓自己慢慢騰出時間回歸原有的工作內容了。

這一段期間以來,常常在TL、網維處之間電話來來去去的聯繫、澄清。每次電話一講就是10多分鐘,對於原本自己該專注的工作,都暫時擱置了。能夠獲的暫時紓解,我想回家後的睡眠應該也會獲得改善吧 ...

近來在帶領新人的部份,嘗試用引導思考的方式,先問其想法,不急著講出我的看法or決定。一方面想理解其了解的程度,一方面也看看我的想法落差多大。目前帶的仍有點生硬,不過我想我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。

道場的部份,最近放慢了腳步,也在思考怎麼讓新生代能有參予的空間。初部有些想法了,但細節與真正的通知邀請還沒開始,就不算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