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二, 4月 14, 2009

引導者的工具箱 心得分享

書名:引導者的工具箱
先覺出版社
作者:森時彥 + 引導者的工具研究會
譯者:陳美瑛

學校沒敎的的主管必修課:引導。

所謂引導者的心態,就是無論面對任何問題,內心總是詢問自己:『該怎麼做,才能協助團隊進行積極而具創造性的討論?』而非試圖自己找出問題的答案。

對於引導者而言,擁有高度的交際能力是不可或缺的。但是,光靠交際能力並無法解決所有問題。

引導技巧的三角形:
設計流程 --> 控制現場 --> 觸發/結合想法 --> 達成共識,改變行動
●設計流程:
◎目標可分為『目的』與『成果』
◎『目的』就像是表達某種意圖,例如『對老菩薩們表達敬意』。
◎會議前最好先想好『成果』,所謂成果指這次會議後,能得到什麼具體的結論?例如『讓老菩薩們有回到家的感覺』
◎目標確認後,接著就考慮達成目標最適當的流程;即使你覺得很浪費時間,也要規劃足夠的『發散』過程。
●控制現場:
◎引導者的責任就是維持一個具生產效能的討論環境。
●觸發 / 結合想法:
◎以他人的意見為基礎,進一步激發、結合或延伸,以求得更多的聯想。

典型集體思考的陷阱:
●社會性的偷懶:『就算少我一個人也不會怎樣』的心態。
●情緒性的對立:不是『意見上的對立』,而是根本骨子裡『討厭那傢伙』的對立。
●少數高分貝者的影響:『大聲』、『醒目』的意見容易引人注意,『小聲』而『不顯眼』的正確意見卻遭到忽略。
●團體壓力/同步行動:看不見的團體壓力,與不知不覺的同步行動。例如『以和為貴』的道德規範變成了『壓力』,壓抑了新創意的誕生。
●集體的愚見:集合 IQ 150的人,卻只得到 IQ 100 的答案。例如:參加者想凸顯自己的意見or立場很明確,而形成了『極端的意見爭辯』;或是因不想造成衝突,而採用『眾人認同的意見』。

引導者時時想著:無論發生什麼問題,這個團隊都能發揮解決問題的力量,而不是去追究是誰的過錯。

如何避免落入集體思考的陷阱?
●社會性偷懶:
◎事先決定好每個人的任務
◎利用角色扮演
◎以玩遊戲的方式,比賽發言次數
◎請成員將意見寫在便利貼上
●情緒性對立 / 少數高分貝者的影響:
◎一旦形成情緒性對立,就立即休息片刻
◎整理論點並寫在白板上(昇華為『意見對立』)
◎利用邏輯性的架構進行討論
◎讓成員面對白板抒發意見,而非面對面
◎利用角色扮演
●團體壓力 / 同步意見 / 集體的愚見:
◎畫出思考流程,指出不良的思考習慣
◎舉辦外地會議,利用外部空間的效果
◎建立假設,以激發少數而敏感的意見
◎利用破冰遊戲或角色扮演
◎利用基本規則的宣言效果
◎利用討論架構
◎利用『奧斯本檢核表』(Osborn's Checklist)強迫思考

沒有留言: